2024“立委”选举前瞻:不分区
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星星将不定期更新对于“立委”选举的前瞻观察。
本来计划轮到苗栗了。但最近这几天国民党、民进党陆续公布了所谓的“不分区”名单。那就插个队,先讲讲这个部分。
目前,台湾地区的民意代表一共有113席,其中区域73席、少数民族6席、不分区34席。
现行的选举制度叫做“单一选区两票制”。
每个选民可以投两张票。一票给自己所在选区的区域候选人,另一票投给自己支持的政党,即“政党票”。
在73个选区里,每个选区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当选,这就是73席区域“立委”。
少数民族属于特殊的区域“立委”,共6席,本文就暂不讨论了。
剩下的34席不分区代表,就通过政党票来划分席次。原则上,哪个政党得到的票数多,分到的席次就越多。但政党的得票率,必须通过5%的门槛,才可以分到席次。
列举一下从2008年以来,不分区代表的席次划分情况:
国民党 | 民进党 | 其他 | |
2008 | 20 | 14 | 0 |
2012 | 16 | 13 | 5 |
2016 | 11 | 18 | 5 |
2020 | 13 | 13 | 8 |
可以看到,不分区代表的席次多数依然是被蓝绿两党包揽。本来,在台湾地区的选举制度下,就没有小党生存发展的空间,只可能进入相对稳定的“两党制”状态。
2012年,其他5席=“台湾团结联盟”3席+亲民党2席。
2016年,其他5席=亲民党3席+“时代力量”2席。
2020年,其他8席=民众党5席+“时代力量”3席。
可以看到,台湾地区的选制是混合型,包括了区域79席+不分区34席,区域为主体。
区域为主体,而区域实行的是“简单多数制”。在单一选区,候选人只要获得了多数选票,就能当选。实行这种选制的美国,就长期处于两党竞争的局面。
不分区实行的则是“比例代表制”。这就给了小党发展的空间。无论是亲民党、“时代力量”、民众党,都通过不分区选举获得了席次,进入了民意机构。
然而,由于区域代表始终是台湾“立委”选举的主体。不分区代表由于没有根基,很多时候成为“阳春委员”,不接地气,类似吉祥物。
小党除非取代两党中的一党,否则真的没有机会在这样的游戏规则里长久存活。
曾经风光一时的“台湾团结联盟”、亲民党和“时代力量”,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逐渐泡沫化。
在大背景里也有小环境,就不分区代表而言,小党的席次是逐渐增多的。明年的民众党,趁着柯文哲的高人气,就有可能再创新高。
但是,柯文哲的民众党,假如不通过这次“蓝白合”吃掉国民党,估计未来也难逃消亡的命运。
而要吃掉国民党,柯文哲就必须当正的,才有可能获胜后取得资源的分配主动权。
这才是“蓝白合”卡关的关键所在。什么民调误差、什么幕僚谈判、什么支持者来信,都是纷纷扰扰的表象。
另外一个表现就是,无论是国民党和民进党,都已经拿出了相对完整的不分区候选人名单。名单里有34个各界精英,选民会根据这份名单投出政党票。
根据过往推测,大概蓝绿的前10名都会顺利当选,因此叫做“安全名单”。在安全名单边缘,政党会放一些有号召力的人物,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冲高政党支持率。
而民众党却迟迟拿不出这份名单,前有徐春莺争议,后有黄国昌争议,充分暴露出民众党就是柯文哲一人党的本质。
最后,再说一下不分区的特殊规定。选制里有个所谓妇女保障名额,就是必须要有至少一半是女性。
2016年,蔡英文作为女性当选领导人,而“立委”的女性席次破天荒地占比更超过4成,达到41.59%。
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制度设置。
支持女性参政成为台湾社会共同的认识,长久以来在各类选举中,都要求使用妇女保障名额。
1998年,年仅24岁的陈亭妃以无党籍身份参选台南市议员,通过“妇女保障名额”,挤掉了票数更多的国民党候选人谢龙介,从而踏入政坛。这就是妇女名额发挥作用的代表性例子。
在不分区代表中,各政党当选名单妇女不得低于二分之一。也是因为这样,各政党提供的不分区名单都是男女各半,乃至女多男少。
接下来几天,就准备简单分析下各政党提供的名单。